本篇文章3019字,读完约8分钟

赵夕刊登文芳阁首席记者李梓文图

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石家庄纺织机械厂的军队代表、37岁的耿忠宽病故,被部队定为烈士。 1969年,《石家庄日报》在头版报道了他的优秀事迹。 烈士长女耿翔带着这份特殊的礼物参军,多次立功受奖。 现在,50多岁的她想起了自己的成长历史,刊登了父亲事迹的石家庄日报给了她积极进取的力量。 这是因为很多人在找记录他父亲事迹的记者。

““老黄牛”37岁病逝,女儿怀揣《石家庄日报》参军”

忠诚的烈士。

/ S2/]说起父亲,50多岁的女儿总是泪流满面

9月15日下午,住在石家庄市的耿翔拿着《石家庄日报》,逐字逐句地学习,泪如雨下。 这上面有我父亲的事迹! 她说,这本1969年8月23日出版的石家庄日报很珍贵,其母女已有50多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早在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广大组织开展我和我祖国群众性主题推广教育工作的通知》,激励全国人民立足本职做出贡献,将爱国奋斗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

看到这样的留言,我越来越怀念烈士孩子耿翔心中的爱国心一次次被点燃,去世51年的父亲。

耿翔从小就很少享受父爱。 父亲抱着她的这张照片给了她永恒温暖的记忆。

1969年传播烈士耿忠宽优秀事迹的《石家庄日报》。

1969年8月23日《石家庄日报》报道,1967年4月,耿忠宽和他的战友按照部队指导的命令,来到石家庄纺织机械厂工作。

记者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最近提供的相关资料中得知,耿忠宽烈士出生于1931年,1950年入伍,1951年入党。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司令部理论训练营领港教室副主任的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献身工作。 1968年4月20日,他因过劳而生病,在工作中牺牲。 仅37岁,被定为烈士,埋葬在华北烈士陵园烈士大厅。

““老黄牛”37岁病逝,女儿怀揣《石家庄日报》参军”

父亲在职场中牺牲,年幼的女儿没能看到最后的脸

9月8日,记者在耿翔家观察到她们母女留下的《石家庄日报》版面有些发黄。 讲述耿忠宽优秀事迹的那个人物通讯刊登在1969年8月23日的《石家庄日报》上,2、3版2面全版,占6,700字,摆满了照片文字。 在本报记者上签名。

石家庄日报社当时给耿忠宽烈士遗孀387◇凤娥写信。 落款是石家庄日报耿忠宽事迹学习组,写信时间是1969年8月24日。

写这位人物通讯的记者,在概括和细腻的文章中,讲述了耿忠宽同志忠于毛泽东思想、团结劳动者、公正无私、勤劳肯动的动人事迹,歌颂了他为工作而拼命活着的献身精神。 据报道,耿忠宽同志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胃病,但他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劳动,选择繁重的工作,选择重担,拼命工作……耿忠宽同志挥舞着12磅的重锤,和工人一样干

““老黄牛”37岁病逝,女儿怀揣《石家庄日报》参军”

烈士的女儿是耿翔。

部队到井陉山区支援抗旱,老庚挑选最大的水桶。 部队来水库参加劳动时,他扛的笼子总是装得满满的……

庚的病越来越严重,身体越来越瘦……有一次,他发烧40度,同志们为他准备了车,带他去医院,他委婉地说:“这个影响不好,病了,没关系,在山顶上走了! ’我拒绝了。 同志们没办法,必须让工厂的医生给他注射。 但是,他刚退烧,又披上棉大衣去了车间……

““老黄牛”37岁病逝,女儿怀揣《石家庄日报》参军”

1968年4月20日,耿忠宽因过劳在职场中牺牲。 检查烈士留下的遗物时,发现他没有一分钱,没有存折,没有新军服。 部队领导人从军需仓库取出新军服给烈士穿上。 考虑到他的两个女儿一个4岁,一个2岁,不方便拜读父亲的遗像,没有让她们姐妹看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不料,这个决定成了耿志翔心中永远的痛。

““老黄牛”37岁病逝,女儿怀揣《石家庄日报》参军”

父母都是军人,没有时间照顾我。 我从小就和农村的阿姨生活在一起。 我出生四年没见父亲了。 妹妹和我不太享受父亲的爱。 对父亲的理解也第一停留在石家庄日报上。 记者所写的父亲的事迹和父亲的精神,是我的精神财富,使我一生充满了乐趣。 所以特别感谢报社,感谢记者! 言语间,耿翔多次哽咽。

““老黄牛”37岁病逝,女儿怀揣《石家庄日报》参军”

女儿抱着报纸上士官学校,立志成为父亲一样的人

耿忠宽的遗孀,现年85岁的387◇凤娥告诉燕赵晚报记者,现在我们共产党员正在进行不忘初心、记使命的主题教育。 其实耿忠宽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命的人。

他没和妻子看过电影,甚至和丈夫一起吃饭,都成了靳凤娥的奢侈。

部队领导知道专心致志的耿忠宽很久没回家了,谎称部队开会了,就匆匆回去了。 他生气地回到部队,得知部队首长用这样的方法让他回家:我命令你早点回家,看你妻子的孩子。 现在马上就到冬天了。 看看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

““老黄牛”37岁病逝,女儿怀揣《石家庄日报》参军”

李凤娥想起,耿忠宽把自己的工资都付给党代,捐给了困难的战友和群众,也经常捐出自己吃饭的钱。 没有捐款就向妻子伸手。

耿忠宽的战友,现年82岁的朱国士告诉燕赵晚报记者,耿忠宽对党无限忠诚于军队,事业兢兢业业,大公无私,处处担任共产党员的模范领导职务,被同志们誉为老黄牛。

受父亲动人事迹的影响,烈士的长女耿翔从懂事起就以父亲为榜样,立志像父亲一样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国家效力。

她的歌虽然五音不全,但唱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李铁梅《光辉照儿永前》时,感情真挚,发挥到超级水平! 387◇翔的恋人王忠秋的故事,发出了妻子人生的真谛,“父亲的人品传给了我,孩子的脚后跟像岩石一样坚实……”

1983年9月,耿志翔受到烈士子女的待遇,被西安空军通信学校录取。 出发前,妈妈对她说。 孩子是党和部队养育了你。 你必须继承你父亲的遗志,完成你父亲未完成的事业。 李凤娥打开小箱子,拿出包在手帕里的报纸和信,你戴上这个,好好留下,成为像你爸爸一样的人!

““老黄牛”37岁病逝,女儿怀揣《石家庄日报》参军”

耿翔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父亲所在的部队工作,然后被部队提拔为图书馆副馆长,成为当时部队行政职务中最高的女干部。

她将自己的电脑搬到教室,空为军队指挥在培训班上讲解“网络国际网、军网、校园网、网上新闻检索”等知识,从战友们那里学到了第一堂ppt课

耿翔在部队服役24年来,多次立功受奖,被选为优秀党员。 其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图书馆现馆长关瑞强评价耿翔:她父亲生前是我们学院的理论教师,耿志翔先生的孩子在父亲的课上,为学院的教育和图书新闻服务做出了贡献。

““老黄牛”37岁病逝,女儿怀揣《石家庄日报》参军”

那篇报道是未署记者名,她很多人在找无果[/s2/]

饮水思源,不忘党的报应。 耿翔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她们的姐妹除了特别感谢国家和政府外,还特别感谢胡俊杰、李志亮、陈志贵等部队的大学领导和父亲的战友,还特别感谢石家庄日报社和记者。 50年前,《石家庄日报》推动了他父亲优秀事迹的长篇报道,成为她的宝贵财富,并积极提升了她。 所以,现在她特别想找到写父亲事迹的记者,表达她们家人的感谢之情。 但是,最近她和妹妹很多人都在找,但都没有那个报道署记者的具体名字,历史悠久,难以如愿。

““老黄牛”37岁病逝,女儿怀揣《石家庄日报》参军”

燕赵晚报记者最近也帮助她询问了。 年长的新闻人,《石家庄日报》原副总编杨振华回忆说,1967年-1969年《石家庄日报》部的相关负责人,现在有一部分已经去世,健在者也下落不明。

对这样的搜索结果,耿翔深表遗憾。 她请燕赵晚报记者转达家人对石家庄日报社记者们的感谢。

但是,燕赵晚报记者通过这件事,想到了更有价值的信息主题。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 家庭红色基因的传承往往会影响一个身体的一生。 耿家父女虽生来世代不同,但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怀着不忘初心、记使命的感情,他们将红色基因转化为爱国敬业的实际行动,巩固和升华了理想信念。 正如耿忠宽的战友、现年82岁的朱国士所说,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领导力方面,耿忠宽、耿志翔的父女两代军人的表现是共和国不会忘记的。

标题:““老黄牛”37岁病逝,女儿怀揣《石家庄日报》参军”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zx/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