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1字,读完约4分钟

政府租界公司的建设工程将会绿色化

元氏县“一森模式”实现了多双赢

最近,在距离元氏县南水北调工程100米的冬季造林区域,记者看到繁忙的身影,工人们平整地面、打洞、栽植、回填……各职工正在有序地前进,65岁的郭村村民郑云肖用铁锹把土回填,说:“种树是 我支持! 仔细想想生活,好的环境是不可缺少的。 ”。

“元氏县“一森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据悉,元氏县以举办石家庄市第六届旅游大会为契机,扩大了相关“一环十领域”的重点造林事业,今年该县秋冬造林绿化任务为2.5万亩。 该县多次将生态林与经济林建设相结合,专业造林与大众造林相结合,大规模推进造林绿化,为该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支撑,加快了“南部新城、经济强县、美丽元氏”建设的步伐。

“元氏县“一森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记者沿石邢公路(元氏段)向南行驶,两侧绿化带的苗木笔直延伸。 “去年,我们重点实施了石邢公路和107国道的绿廊花海项目,建成了高标准的绿色走廊。 新沿途的花海1000亩,其中50亩以上的区域有10个。 ”。 负责基地管理的董志壮表示,这条高标准的绿色走廊绿化林带除了提高道路两侧的环境外,还将成为一森企业的苗圃基地。

“元氏县“一森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通常是环城绿化林带工程,如何成为企业的苗圃基地? “他说得对,这就是我们植树造林绿化的‘一森模式’”该公司的耿军林社长说,“一森模式”是基于“政府绿色,农民利益,公司利益”的根本。 筹集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 政府只补贴部分土地流转费用,苗木购买、栽植、管理等其他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 “这样一来,不仅公路沿线的环境得到了提高,我们的企业也有了自己的苗圃基地,老百姓获得了比常规种植更多的土地流转费用,可以说一举做了很多事。 ”。 耿军林说。

“元氏县“一森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对话间隙,村民刘建华正扛着铁锹路过。 “这有我家4亩地,光房租一年就有6000多块。 平时我在这里打工,每天能挣100元钱,不出门也能在家门口赚钱。 最重要的是保护绿色的家,心情真好啊。 ”。 县政府研究了支持苗木园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快速发展目标和规划,明确了石邢公路和县城环路沿线外周100米以内的区域为苗木园区。 与一森园林企业和项目占地有关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逐一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并报乡镇政府备案,认真履行租赁占地的法定手续。 目前苗木园区占地共涉及5个乡镇、18个村,有占地面积的农户共有1800个。 根据土地的流通权,被土地农户不用投资和人工费,每年都能获得稳定的“双八百”的利益。

“元氏县“一森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让专家做专业的事”原县自然资源计划局相关负责人曹占成表示,政府和公司是双赢的模式。 县政府与一森园林企业签署协议,由政府投入占地补偿资金,公司全权生产管理苗木园区,以政府财政有限的资金投入撬动公司资金大量注入,实现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 建设1万亩苗木园区,按亩产年占地地租投入约1500元计算,政府年总投入1500多万元,企业购买苗木、栽植管理投入是政府投资的10倍以上。 为了调动一森园林投资和管理的积极性,如期实现绿化效益,县及相关乡镇和部门积极为苗木园区建设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协助林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运营和申报,争取上级项目的资金支持。

“元氏县“一森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将苗圃搬入绿化带,相当于将苗木寄存在“绿色银行””耿军林表示,苗木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由一森园林企业自主负责。 一森园林企业专门成立基地部、技术研发部,健全栽培养护队伍,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苗木种植、移栽和养护,建立和完善苗木病虫害防治体系,科学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苗木成活率和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元氏县“一森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一森模式”的效果现在在元氏县“立即生效”。 今年,该公司通过招标,在赞皇县中标1万亩太行山绿化积分工程项目。 这个项目将建设3000亩生态“绿色壁垒”和7000亩“绿色有机”经济林。 项目区将真正成为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试验创新区,成为太行山绿化工程的亮点示范区,成为旅游观光和休闲采集的生态旅游区,成为赞皇特色生态产业和扶贫致富产业的辐射带动区。 (记者杜倩见习记者李坤晓通讯员李永彬、陈乐娟)

标题:“元氏县“一森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zx/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