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7字,读完约4分钟

九旬老艺人的手工梳子视频,在网上点击即可轻松万

从晋州以前流传下来的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晋州市四常村的94岁老艺人张恒集手工制作枣树梳子视频,一上网,点击量就轻松上万。 古语有云:一梳到底,二梳白发齐发,三梳子孙满堂。 清朝初期,四常村民多以制梳为业,四常木梳也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全国畅销数百年,是知名的企业品牌。 但是时间流逝,岁月变迁,现在的四常木梳子已经没有风景了,只有九旬的老艺人张恒在努力守护着。

“晋州以前传下来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辉煌的

300年的历史木梳清初在全国闻名

老人讲述制作木制梳子的历史。

在晋州市四常村,94岁的张恒集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门口,而是拿出放置着的木制梳子工具,全神贯注地剪着木制梳子的原木。 老人介绍说:“前几天一个村民在家砍了枣树,有人过来告诉我,搬来树,做了木梳,扔了这么好的枣树,真遗憾。”

“晋州以前传下来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老人所说的木梳是指晋州市四常村制作的四常木梳。 四常木梳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其选材精湛、做工精细、美观耐用而闻名,四常木梳于清朝初期已畅销全国,是“知名企业品牌”。 《晋州县志》记载:“以梳子、理发工具、枣杜木质,县东四常村此业者众多,每年销往平津各地,数量甚重。”

“晋州以前传下来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木梳。

在四木梳全盛时期,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手工坊,大多数人都会做梳子。 20世纪60年代,四常村设立“晋州四常木梳工厂”,四常木梳销往北京、上海、太原等全国各大城市,略有名气。 进入20世纪80年代,村子解散了生产队伍,木制梳子厂也解散了,很多工人又变成了家庭作坊,什么钱也没赚,所以慢慢地,做木制梳子的人越来越少。

“晋州以前传下来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现在四常村做木梳的工匠很少,至今也只有张恒集做木梳。

/ s2/●困境

制作需要时间,不赚钱的技术正在丢失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木制梳子的工具。

“我从15岁开始就在学徒那里做木制梳子。 当时做这个是为了能换钱,贴在家里用,把做好的木制梳子交给石家庄、太原百货公司,销往全国各地。 种这种枣树做的梳子比较好,越用越光滑,对脑血管病也有帮助。 ”。 张恒兴奋地说。

“晋州以前传下来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张恒集介绍说,做木制梳子其实不难学,聪明人一天就能学会,但好不容易做好,需要耐心和毅力。 他学了三年才见习,所以学得很好。

张振国是老人唯一的儿子,面对失传的手艺,露出无奈的表情。 “从小看父亲做梳子,工序繁杂,技术精湛,即使辛苦也卖不出多少钱,所以没想干这一行。 现在的年轻人随便做点什么,一天能挣一百八十元,靠这种手艺维持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晋州以前传下来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工具。

张恒集介绍说:“四常木梳的优点之一是手工雕刻,这也是缺点。” 从很久以前手工艺就需要手工打磨,工具也很特殊,四常木梳这样不能机械生产,现在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耐心,要花一两个小时做木梳。 这样的木制梳子,最高只卖20元。 在许多情况下,它的价格只有四五元。

“晋州以前传下来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 s2/●希望

传承前面传下来的过程[/s2/]

剪原木。

张强是村里的医生,看到老人在重新操作旧职业,忍不住录像上网和网友分享。 正因为从那么久以前传来了手艺,视频的点击量变得轻松了。 “从小看着木梳长大,时隔几十年看到这一幕,很兴奋,很感动。 老年人今年94岁了,但身体也很结实。 记录制作木制梳子的视频也将成为纪念。 另外,我舍不得失去手艺。 ”。 张强说。

“晋州以前传下来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老艺人张恒集

四木梳的梳齿约为65颗左右,需要用锉刀反复打磨,梳齿会变得光滑,变得干净。 另外,还必须油漆和雕刻图案。 粗略地数一下,做梳子使用了大小20种工具。 再加上涂装和雕刻图案,大约需要近30种工具,需要30多个工序,需要近1个小时。 “这些工具都是特制的,没有市售的,所以我也叫孩子们继承这些旧东西。 ”。 张恒集介绍说。

“晋州以前传下来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老人看着锯下来的枣树,说这原木大概能做200多把梳子。 也许,这是老人做的最后200把梳子。 说不定是最后200把四常木梳。 (记者任利通信员张团、张宇鑫文/图)

标题:“晋州以前传下来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zx/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