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11字,读完约8分钟

[发表评论][推荐朋友][关闭窗口][打印本稿] 也许,世界上还没有哪座山像她这样,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

8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危难时刻将红旗插上井冈山之巅,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80年后的今天,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稳步前进。

在神州大地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热潮之际,革命摇篮井冈山张灯结彩,喜庆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早已化作中国革命史上永远的丰碑。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这里撷取当年的一点经典瞬间进行回眸。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红旗插上井冈山——树立革命根据地

经典回眸:井冈山以茨坪为中心,附近有大小五井、草坪、白银湖、罗浮、行洲、下庄、井冈山村、荆竹山等自然村庄,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足万担。

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领导下,工农革命军帮助地方重建地方党组织,改编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加强军队建设,组织发动群众在茶陵、遂川、永新、宁冈等地开展打土豪筹款子的游击暴动,先后树立茶陵、遂川、宁冈三个县的红色政权,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树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专家点评:

黄少群(党史专家,中央党校教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初期,毛泽东向工农革命军提出了三大任务:一、打仗,消灭敌人;二、打土豪,筹款子;三、推广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树立革命政权。三大任务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快速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正是依赖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才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开展土地革命——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

经典回眸:罗霄山脉中段封建统治基础深厚,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相当残酷。当时湘赣边界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占人口5%以下的地主占有60%以上的土地。

工农革命军来了之后,积极向群众进行推广动员,号召农民起来革命。井冈山的土地革命最先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党代表从业大纲》中,规定了党代表对民众调查的文案,田地分配、地租、地价、工价都在调查之列。

1927年11月间,毛泽东经常在宁冈坝上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写下了《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

专家点评:

陈小林(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土地革命的实行,使边界贫苦农民分得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他们积极参军参战,送粮送鞋,支援革命战争,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三项纪律、六项观察——加强人民军队建设

经典回眸:红军中最早的“三项纪律、六项观察”就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产生的。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到达遂川荆竹山时,对比行军中有人随便挖老百姓红薯吃的现象,毛泽东在荆竹山雷打石向部队宣布了三项纪律,其中一条就是“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在遂川时,有的战士借用了群众家的门板,没有主动归还。这影响了军民关系。不久,毛泽东就向部队宣布了六项观察,其中就有“上门板、捆铺草”等文案。

1928年3月,毛泽东在桂东正式向部队颁布了“三项纪律、六项观察”。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些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观察: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专家点评:

毛秉华(井冈山斗争史专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原馆长):“三项纪律、六项观察”是我军政治从业的重要文案,对加强人民军队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起到了重要意义。到闽西后,“三项纪律、六项观察”完整为“三大纪律、八项观察”。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井冈山会师——边界斗争进入全盛期

经典回眸: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爆发后,起义军撤出南昌,转战南下,在广东潮汕地区陷入重围。朱德率领起义军的部分力量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而后辗转湘南,发动了湘南年关暴动。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部队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5月4日,宁冈砻市张灯结彩,井冈山军民两万多人隆重集会,庆祝两军胜利会师和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专家点评:

陈胜华(井冈山斗争史专家,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红四军集中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精华。这支部队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在同敌人的长时间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红军中的骨干和核心。

反经济封锁——依赖群众艰苦奋斗

经典回眸: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人在对边界进行军事"会剿"的并且,还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

到1928年10月,宁冈、永新两县的食盐几乎断绝。为了处理困难,井冈山军民把老墙土刮下来泡在水里,然后熬成硝盐。这种硝盐又苦又涩,不太容易食用。

红军的生活十分艰苦,吃的是红米、南瓜,有时还用野菜充饥。从军长到伙夫,官兵一律平等,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油盐柴菜钱。在冬天,红军官兵只穿两件单衣,晚上睡觉盖的是干稻草。

为储备充足的粮食,守卫井冈山根据地,朱德、毛泽东等领导人经常与红军战士一起往返100多里到宁冈等地去挑粮。当时战士们考虑到朱德军长年纪比较大,曾先后两次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不让他参加挑粮。朱德便请人削了第三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专家点评:

毛秉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通过依赖群众、艰苦奋斗,红军凭借智慧和双手,度过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段艰难岁月。

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中国革命道路

经典回眸:茅坪八角楼是毛泽东的旧居。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这里居住和办公,领导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斗争。

当时根据地的用油十分紧张,按规定毛泽东晚上办公可点三根灯芯。为了节省用油,他一直用一根灯芯办公、看书、写文案,还常常忙到深夜。

为了从理论上阐明中国革命快速发展的规律,回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引诱党和人民朝着胜利的道路前进,毛泽东在八角楼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着作。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专家点评:

黄少群:毛泽东的这两篇着作,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战赣南闽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经典回眸: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后,进一步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也引发了敌人更大的恐慌。湘赣两省敌军开始对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

面对敌兵压境,1929年1月4日,红军在宁冈柏路召开会议,会议决策由红五军和红四军部分力量留守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到外围打击敌人,实行“围魏救赵”。1月14日,红四军主力在毛泽东和朱德的率领下,离开井冈山,后转战赣南闽西,很快树立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为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专家点评:

黄少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的星星之火,很快形成燎原之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树立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井冈山出发,走向胜利。

这是一尊崭新的雕塑:一团耀眼的火焰,定格在八角楼的老式油灯上面。油灯的下方刻有一行遒劲有力的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雕塑的背后是一幅巨型油画,雄伟壮丽的井冈山主峰风光一窥无余。这里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的展厅一景。10月27日,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之际,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隆重开馆。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在神州大地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热潮之际,革命摇篮井冈山张灯结彩,喜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岁月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燃烧,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从这里开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从这里铸就。巍巍井冈,以其彪炳千秋的不朽伟绩浓墨重彩地载入了气势恢弘的中国革命史画卷。

“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责任:张冲)

标题:“井冈山斗争经典回眸”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jj/1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