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9字,读完约2分钟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宗懋在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信息发布会上的发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韩肖/摄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2日(记者韩肖) 1月12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合作的年度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信息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年8月,普洱茶致癌言论再次出现,面对引起的公众担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研究所原所长陈宗懋认为,普洱茶原料不是黄曲霉菌的适生基质,我国饮用普洱茶已有千年历史。 据悉,普洱茶费用较多的云南省没有肝癌发病率明显增加的报道,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风险得到控制,客户可以放心饮用。

“2017食品安全热点2:普洱茶“致癌””

普洱茶致癌论再起

年8月1篇:“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的文案认为,普洱茶中有各种各样的霉菌,其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毒素。 随后,许多行业专家对此事进行了比较并造谣。 事实上,关于普洱茶致癌的信息在年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再次比较普洱茶是否致癌问题,引起了顾客新的担忧。

“2017食品安全热点2:普洱茶“致癌””

根据中国经济网舆论研究所的监测数据,从年1月1日至12月26日,相关报纸媒体报道152篇,信息网站复印件1263篇,微信公众平台复印件4487篇,微博核电站,转发5775篇,博客412篇,论坛新闻

从舆论的话题趋势图可以看出,相关舆论集中在8~9月。

从时间和地区音量排行榜图可以看出,云南、北京、浙江等地区舆论热度较高。

专家解读:增加保健品科技投入推进科普更接近销售者

陈宗懋认为,黄曲霉菌喜欢在一定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物质中繁殖,形成毒素,而普洱茶是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低的农产品,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不利于黄曲霉菌的繁殖和毒素的产生

陈宗懋建议,公司在普洱茶的生产和流通上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仓储环境一定要通风,保证茶仓适当的温度、湿度,无异味,是科学仓库。 客户购买普洱茶时,请观看或聆听。 如果纸上沾上水,茶面包会明显发霉(沾上白霜、发霉),味道不好时,请不要购买。

“2017食品安全热点2:普洱茶“致癌””

他认为学术研讨不应该耸人听闻,对科学问题的研讨应该科学严谨,对有争议的新闻的发表有基本的学术界共识,不应该给社会带来恐慌,影响产业。 普洱茶可以控制黄曲霉毒素的风险,客人可以安心饮用。

(责任:吴晓薇)

标题:“2017食品安全热点2:普洱茶“致癌””

地址:http://www.sx-longsheng.com/sjzjj/12478.html